close

.

重新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— — 讓改變成為可能 ~_~


關於“ 改變 ” ……

好友分享了網路上的一篇
閱讀 :
    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521
      改變,為什麼那麼難? / 《經理人月刊》

的~ 心得文章 ;

頗有收獲,也分享予各位 ~_~


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


.  重新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—— 讓改變成為可能 ~_~


當我們覺得自己需要改變時,代表我們試圖修正某個自己既有的慣性。這個慣性可能是一種 思考模式、行為模式,或是某個領域的錯誤動作。

那,為什麼這些慣性會被形成呢?
因為,我們大腦為了應付人們生活中需要的各種需求,發展出用來思考的「前額葉皮質」(prefrontal cortex),以及用來反射的「腦部基底核」(basal ganglia)。

回想我們在學習騎腳踏車的過程中,一開始的「刺激感」與「緊張感」讓我們戰戰兢兢地「專注」於每個細微動作,此時「前額葉皮質」大量運轉,幫助我們思考、專注於如何能夠駕馭腳踏車。一旦騎車的這個動作透過「長時間」 + 「反覆地」熟練後,它形成了一組「套路、模式」放到「腦部基底核」。因此,我們長大了,跨上腳踏車後,不假思索地可以自在騎車。

所以,我們得到一個初步的結論,養成好的「慣性」是非常重要的 ~_~

但是,「改變既有慣性」呢?
為什麼「改變既有慣性」這麼難?
因為我們的大腦偵測「錯誤」的方式,來自於「期待」與「現實」的落差,一旦某個「期待」出現卻沒被滿足。例如,耳朵聽到 Me、Do、Re、Ti 時候,卻沒有聽到 Do,此時我們會感到不適,這種「生理上偵測到錯誤」的狀態,會令我們感覺到不適。


那我們該如何改變慣性呢?
首先,我們必須先確認自己想要改變什麼?我們意識到某件事情需要改變,代表「既有的慣性」帶給我們挫折與痛苦,既然萌生改變的想法,我們首要任務就是先確立「目標」。我「既有的慣性」是什麼?我心中想要達成的「目標」是什麼?

有了「目標」後,我們要當作我們什麼都不會,以學習新事物的態度重新出發;必須要充滿專注,大量思考與嘗試(前額葉皮質),並將新的「思維」透過「反覆、持續性」的練習,讓「好」、「正確」形成為新的慣性。

但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嘗試「改變既有慣性」,腦部的“ 偵測到錯誤 ”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,因為這和慣性預期中不一樣,此時「覺察」是帶領我們脫離這種不適感的最佳幫手!
透過「覺察」帶給大腦新的連結,在意識上幫助自己整合身心,讓改變成為可能。
我們必須意識到「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」!


《 改變的四個階段 》

一、 意識到自己某個既有慣性已經帶來瓶頸、困擾及痛苦。接著,設立「目標」,知道未來的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子。

二、 把本來已經知道的慣性及想法放下,當成自己在「重新學習」;大量思考並保持專注地「學」。

三、 學完了很開心,但重點在於能否「持續性」、「長期性」地「專注」;把「正確」成為「新的習慣」。

四、 改變的過程很痛苦,因為大腦不斷偵測「既有的錯誤」,此時透過「覺察」調和身心,讓自己知道現階段的情緒及反應都是正常的「生理狀態」,讓理性提醒自己應該繼續耕耘,最終才能達成改變!


因為,自己永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。所以,我們要 重新接納不完美的自己,時時覺察,陪伴自己成長。

 


 .  p.s. 源自網路分享文章,版權屬原作者,並深表敬意 ; 
 .    內容僅作公益性質分享,若有侵權,請留言提醒,將儘快移除。
 .    感 謝 ^^
 .

arrow
arrow

    小小牧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